单霁翔:我被沈阳方城深深打动

9月30日,中国文物学会专家委员会主任、故宫博物院学术委员会主任单霁翔在沈参加文化和旅游产业赋能城市更新交流活动的间隙,接受了本报记者专访。

沈阳是我的出生地

“沈阳是我的出生地。”当天,谈起自己与沈阳的渊源时,单霁翔先生透露出深厚的乡情:“我1954年出生在沈阳,不久之后,父母因为工作调动,举家搬去北京。”

单霁翔表示,这些年他总有一些机会来到沈阳,尤其是“一宫两陵”申报世界文化遗产时,他经常来。单霁翔说,申遗只是一个开端,更重要的是要在实际工作中,把文物保护起来,让它们能够有尊严地“活”下去,把我们中华民族优秀的历史文化传承下去,让文物在未来发展中呈现它们的魅力,这才是我们今后工作的重中之重。

文化遗产没有被束之高阁

“有两三年没来沈阳了,这次来沈阳、逛方城,我的感触很深。”“我被沈阳方城深深打动了。我充分地感受到了沈阳方城这几年综合改造的效果,非常显著。”单霁翔说,他此次参加沈阳市文化和旅游产业赋能城市更新交流活动,和与会嘉宾一起在9月29日晚上夜游了沈阳方城。此次夜游,让他亲身体会到了经过几年综合改造后,沈阳方城的变化和成果。

“当天晚上,我在方城里看到,有那么多来自全国各地的游客特别是年轻人,还有来自世界各地的外国游客到方城旅游打卡。这本身就是人们对沈阳方城的一种认可。”单霁翔表示,沈阳方城规划了1.69平方公里的区域,这是沈阳城市的一个核心区域。这个区域里除了大家耳熟能详的沈阳故宫、张学良旧居陈列馆外,还有上百处已经公布的各级重点文物保护单位和优秀的历史建筑,它们共同承载着方城的历史文化。

单霁翔说:“我们就是要让收藏在宫殿里的文物、在广阔大地上的历史遗存和那些书写在历史古籍中的文字‘活’起来,让它们‘活’在我们未来的城市发展之中。”

沈阳方城未来可期

单霁翔认为,一座城市在对历史文化资源进行保护利用时,应该遵循小规模、渐进式和微循环的原则。历史文化资源叠加得越充分,城市越厚重;历史文化资源保留得越多,这座城市也就越富有魅力。

而沈阳方城在对历史文化资源的活化利用过程中,没有大拆大建、也没有将历史文化遗存束之高阁,而是让其成为人们生活的一部分,融入人们的日常生活之中。这些历史文化资源与当代城市发展相互融合,进而惠及城市经济社会的发展及人们的日常生活。“方城的文化遗产保护已进入良性循环的轨道,其未来可期。”单霁翔说。

声明:免责声明:此文内容为本网站转载企业宣传资讯,仅代表作者个人观点,与本网无关。仅供读者参考,并请自行核实相关内容。

最新推荐
  • 《功夫战警》收官 热血致
  • “恋恋”不忘必有回响 《
  • 徐百慧《一路上有你》再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