日前有媒体报道,北京现代计划分2批次优化约30%的员工。9月30日,北京现代内部人士回应称:“北京现代将要裁员30%的消息不属实,更没有所谓一批、二批之说。”
根据该人士的说法,北京现代正在进行新能源产品的开发,提升出口业务。根据改革转型所需专业化人才的需要,公司每年都进行青年人才引进补充,2024年目标引进超100名优秀青年人才,招聘工作还在进行中。
因在华市场份额收缩,年内,合资品牌通过大规模人员调整“降本增效”的消息不绝于耳,上汽通用、东风本田都曾被曝出类似传闻。这也直观反映出,部分合资品牌的生存现状并不乐观。
图源:北京现代官方微博
转型慢了,光环淡了
合资品牌在国内曾有过一段时间的高光。
北京现代创建于2002年,由韩国现代汽车集团和北汽集团各出资50%成立;旗下车型凭借高性价比、节油等优势抢占市场,2013-2016年在华销量一度超百万。
随着销售规模的提升,北京现代开始投资扩产,在北京顺义3家工厂的基础上,先后在河北沧州和重庆建设了2个新工厂,5家工厂的总产能达到165万辆。根据品牌方公布的数据,河北沧州工厂于2016年10月投产时,北京现代已累计销售新车超800万辆,一时间风头无两。
然而随着新能源汽车产业高速崛起,以燃油车为主销产品的北京现代在销售端遭遇滑铁卢。
2017年,北京现代在华销量同比骤降超三成,跌破80万辆,并于2018年起逐年下滑。至2023年,尽管其销量时隔多年出现2.8%的同比回升,但体量仅在25.7万辆,不及比亚迪同年销量的十分之一。
今年以来,北京现代的市场声量继续下滑。据数据显示,今年前8个月,北京现代总销量为11.4万辆,同比下滑超20%,8月销量更是跌至万辆之下,半数由起售价不足10万元的伊兰特贡献。
市场冷暖传递至产线。曾经大举扩张的产能如今已成为负担。
为降低公司经营成本、回收资金,2021年,北京现代将旗下已经接近停摆的北京顺义第一工厂出让给辆理想汽车。据每日经济新闻、澎湃新闻等媒体报道,理想汽车北京顺义工厂总投资约为60亿元,依托原北京现代第一工厂厂房及土地资源,打造数字化、柔性化智能制造工厂,开展整车、核心零部件、自动驾驶等关键技术研发。
2023年6月,现代汽车集团CEO张在勋在首尔举行的投资者关系活动上透露,集团将再关闭1家在华工厂,并将出售2家在华工厂。同年12月,重庆工厂就出现在了北京产权交易所网站上,转让价格为36.84亿元。
直到2024年初,重庆工厂才迎来了它的新主人。彼时其已四度降价,最终重庆两江新区鱼复工业园建设投资有限公司以16.2亿元的价格将其收入囊中,成交价不足去年首次挂牌价的一半。
折戟国内市场,转向海外市场
品牌销量不振,经销商处境艰难。
据时代周报8月8日报道,一封网传函件内容显示,湖南9家北京现代4S经销商联合署名,称因经营压力巨大,暂停向北京现代提车、并拒绝接受后者自动配送的车辆。有2家经销商负责人向记者证明了函件的真实性。
此前有经销商集团销售负责人对记者表示,当车企在市场端遭遇销售压力时,会将经销商作为其库存蓄水池,但这也直接导致经销商资金链承压。
乘联会最新数据显示,今年1-8月,主流合资品牌在国内的整体市场份额降至28.8%;具体来看,其在燃油车市场占据48.5%的市场份额,但在新能源市场仅占4.5%。
在华遭遇销量困局后,北京现代也在积极调整发展战略。
当德系合资品牌宝马、大众喊出“在中国为中国”的口号时,韩资背景的北京现代却“反其道而行之”,将目光转向海外。
今年4月,北京现代发布了“在中国为全球”的战略。
成都车展期间,北京现代总经理吴周涛在接受媒体采访时介绍,北京现代重点开发了菲律宾、哈萨克斯坦等国家和市场,并取得了初步成功。未来,北京现代还计划将出口业务进一步扩大到非洲、中东、中亚等地区,成为现代汽车全球出口的重要基地。品牌全球化知名度正是其优势所在。
根据官方数据,今年上半年,北京现代出口销量同比增长200%至13182辆。另据相关负责人透露,北京现代还将在稳定现有车型的基础上,增加伊兰特和沐飒等车型的出口,进一步扩大出口国家和地区,预计全年出口销量将达到4.4万辆,带动产值超50亿元。
声明:免责声明:此文内容为本网站转载企业宣传资讯,仅代表作者个人观点,与本网无关。仅供读者参考,并请自行核实相关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