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中国,有1300万注册外卖骑手,其中有5到8万是聋人,他们穿梭在城市,每天近百次与商家和消费者接触、在线交流,由于听不见、说不出,他们无法通话交流。
这周末,以四位聋人外卖骑手为主线的纪录片《请勿来电》上线微博、B站、抖音等平台,这个特殊群体的工作生活真实地向公众敞开。
与绝大多数影视作品不同的是,这部纪录片诞生于复旦大学管理学院师生的学术研究过程,并且吸引了全国21所大学上百位师生和社会志愿者,无偿协助拍摄、制作。
纪录片《请勿来电》总共分为4集,总时长约1小时,预告片和正片正在陆续上线。
涛涛,一位从小失聪的聋人骑手,却是排名第一的外卖单王……网络上,现实中,不信,是涛涛见过最多的一种声音……第一集《单王》,主角涛涛一亮相,打破了公众对聋哑群体的刻板印象。
随后的几天,曾参演舞蹈《千手观音》的女骑手婷宝,师徒关系的魏哥、徐叔,小情侣阿保、阿凤,他们的故事将陆续跟公众见面。
影片表达质朴,却能引起很强的共鸣,有人为他们不平,有人受到了激励,也有人忧心他们的未来。
观众 庄女士:我也收到过聋人外卖骑手的短信,但我可能都会比较理解,但没有想到,可能还会有一些刁难呀,或者是说对!
观众 周同学:其实我之前并没有意识到,外卖骑手里有一部分聋哑人,通过这个影片也发现,这些骑手他们都在很努力地生活。他们活出了非常精彩的自我。
观众 曹先生:外卖员是熟悉的陌生人,他们的生活可能通过这样的影片,更深层次地了解。这是一个特殊的群体,他们也会老,他们老了以后怎么办,确实应该关注。
其实,这部纪录片《请勿来电》是学术研究的“周边产品”。
在过去一年多的时间里,复旦大学管理学院副教授孙金云带领研究团队,在全国进行了大范围的聋人骑手研究,一对一线下采访了40多人,并对300多位聋人外卖骑手进行了连续三轮的问卷调查,目前正在对数据进行分析。
“这个研究关注的是,在互联网平台出现以后,灵活用工这样一种组织形式,对于那些少数群体带来的职业公平究竟是怎样的。”
孙老师说,“简单一点讲,什么情况下面,对于聋人,包括更大范围的残障人士,才是真正的公平?”
纪录片制作同步开展,多所院校的手语翻译志愿者参与对话,上海戏剧学院的志愿者支持了影片制作,上海音乐学院师生担任声音指导……21所大学的上百名师生和社会志愿者接力,各显神通。
为主题曲填词的“外卖诗人”王计兵,就是其中一员。
王计兵说,聋哑人也是外卖员群体的一员,得知有这样一个团队在关注他们,他特别感动。
“咱们这个团队就像一个雪球,刚好滚到了我,我就变成其中的一片。但滚上来之后,立刻自我产生怀疑,我想我可能是一粒盐。写歌词和写诗歌真的不一样,也是我写的最艰难的一首诗歌。”
首映当天,有人提问主创团队:纪录片发布之后,还有什么?
作为制片人,复旦大学的留煜棋同学这样回答:“更多时候,不是追求‘接下来还要做什么’,而是共同的使命感召下,一个灵魂点燃另外一个灵魂的过程。像接力棒一样,你把这个棒交到别人手上,我们希望是,这个棒,能交给更多的人。”
请勿来电>
声明:免责声明:此文内容为本网站转载企业宣传资讯,仅代表作者个人观点,与本网无关。仅供读者参考,并请自行核实相关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