行业裁员背后,全球却掀起芯片人才争夺战

近日,据《共同社》报道,熊本县益城町去年12月举办半导体企业联合招募会,台积电日本熊本厂展区座无虚席,一些求职者甚至站着听讲。从薪水方面来看,JASM大学毕业生的起薪为28万日元,比熊本县内的制造业以及熊本县政府的职员高出约7万日元。

台积电开的薪水比其他行业都高,带动部分企业调薪,像熊本县*的地区银行“肥后银行”4月将所有员工薪水调涨逾5%,大学毕业生的起薪也增加2万日元至24万日元。

此外,美国AI人才争夺战也在升级。据一组“最热Top 5岗位”薪酬数据显示,AI/机器学习工程师:最高年薪30万美元;云安全leader:最高年薪30万美元;AI产品经理/工程经理:最高年薪65万美元;AI运营高管:最高年薪200万美元。

随着全球AI带动半导体产业热潮,人才争夺战也愈演愈烈。从业人员的待遇也水涨船高。如何争夺和培养人才已成为行业热点。

01

中国芯片人才培养现状

十年树木,百年树人。人才的培养是一项长期工程。面向国家急需,近年来,各地成立了诸多集成电路学院。

2003年,我国设立了“集成电路设计与集成系统”专业,2012年调整为特设专业。2020年7月,国务院学位委员会、教育部印发通知明确,决定设置集成电路一级学科。随后,全国多地高校在新形势下积极响应国家战略需求,相继成立集成电路相关学院。

截至2022年5月,我国已建成国家集成电路人才培养基地、国家示范性微电子学院以及集成电路产教融合创新平台高校达29所,其中985高校23所。

2021年,中山大学、杭州电子科技大学、清华大学、华中科技大学、北京大学等高校相继成立集成电路学院。

在集成电路领域,中国仍需在基础理论上深耕。开设集成电路相关专业及学院,无疑有利于中国芯新力量的储备,也将促进中国芯的产学研协同发展。但据《中国集成电路产业人才白皮书》数据显示,集成电路相关人才仍有20多万的缺口。

在高涨的薪水和职业前景的吸引下,芯片工程师一时间成了香饽饽,芯片行业成为求职者争相关注的热门赛道。

在这样的情况下,除了集成电路学院外,芯片培训行业骤起,大量学员涌入培训班,想要拿到一张芯片行业的“入场券”。

从市场发展进程来看,芯片行业的职业培训起步较晚,但在市场需求和企业全力以赴的推动下,已逐渐形成标准化和规模化的培养机制。

目前市面上开展芯片培训的主要有政府主导的各地方政府集成电路人才培训基地和商业培训机构。而芯片培训也主要分为两大类,一类是面向芯片企业为工程师做定点、定向培训;另一类是面向零基础“小白”、刚毕业的大学生以及有工作转岗需求等人群的培训。

对于培训的具体形式和内容,业内人士表示,目前市场上主要包括岗位就业培训、高校实习实训、行业公开课和企业培训等几种类型。同时根据培训时长来区分,将培训周期在3个月及以上的定义为深度培训。

然而,有业内人士表示,当前火热的芯片培训市场鱼龙混杂,很多培训机构都是打着芯片技术热的幌子,进行圈钱的游戏,只是看到了芯片行业巨大的利润,并没有实质性的教学作用。

在各类花里胡哨的招生标语中,“高薪”、“零基础”、“转行”等高频热词闪现,不断刺激着潜在对象的神经,实则背后到处是防不胜防的套路,结果大概率是学员白花了钱,浪费了时间,最后几乎没什么用处。

除了损害学员的利益和时间之外,这种不靠谱的培训机构同样也在不断消耗企业的信任度。

芯片培训行业的火爆,从侧面印证了芯片人才的巨大缺口。

02

芯片行业为什么缺人

作为一项高薪职业,芯片行业一直吸引着人才聚集,但行业却始终缺人。

造成现在芯片市场人才紧缺归根结底其实是芯片科技的突然发展,导致人员的供给跟不上。

人才短缺现象也不是中国独有。国际欧亚科学院院士、中国科学院微电子研究所研究员叶甜春介绍,集成电路在早期发展时,无论是美国,抑或是日本、韩国甚至中国台湾,人才都是被挖来挖去,都会有这么一个过程。中国这一轮芯片产业的发展,是全球产业在向中国转移,所以说我们国家的芯片产业规模扩展得很快。这也让芯片市场对人才的需求显得更加迫切。

除了行业发展迅速外,人才培养难也是一大原因。据了解,芯片研发这块门槛很高,学历要求至少研究生以上,从事的岗位在深圳工资至少2万起步,而且每年除了有绩效奖,薪资水平也会每年有一定增长。

由于行业特殊性,集成电路技术门槛较高,横跨物理、化学、材料、化工等多学科,且从设计到生产离不开人才积累。芯片人才的培养周期长,技术迭代快,造成市场人才供不应求。只要人才愿意动,每个公司都可以给出非常高的薪酬。此外,企业招聘也往往要求成熟的人才,甚至要求有流片经验,这也导致了难以形成社会培养的机制,人才培养成本高。

人才流失也是导致我国芯片人才短缺的又一个重要原因。据业内人士称,芯片行业大量的优秀人才流入金融、互联网和房地产等领域,甚至流向国外。人才转而寻求获取更高的职业回报,这使得芯片行业的发展艰难。

由中国电子信息产业发展研究院联合中国半导体行业协会等单位编制的《中国集成电路产业人才白皮书》数据显示,2019年我国集成电路行业的主动离职率为 12.51%,较2018年降低了 1.84%,但仍高于5%~10% 的健康流动率。其中,设计业的主动离职率*,为10.84%,但比2018年同期增长了1.01%。

这其中还有一些人才流向了美国等发达国家。2020年美国半导体产业支撑了185万个就业岗位,雇佣了超27.7万个研发、设计和制造岗位人才。与美国的其他行业相比,美国半导体行业雇佣的非白人工人的比例更高,其中52%为白人,亚裔占据了28%,黑人占4%。

03

缺人的另一面却是裁员

伴随着行业人才紧缺的另一面却是裁员。

裁员的一大原因是行业出现倒闭潮。据媒体报道,2023年,中国已经有1.09万家芯片相关企业工商注销、吊销,同比增加69.8%,比2022年的5746家增长89.7%;同期新注册6.57万家芯片相关企业,同比增加9.5%。这一数字也意味着 2023 年平均每天有 30多家芯片相关公司注销、吊销工商信息。

比如,去年,哲库CEO刘君宣布了甚至很多总监还未知悉的公司决定——“经过审慎的讨论,公司决定关停哲库,终止芯片自研业务”。就此,3000人团队就地解散。

据了解,此前众多芯片企业成立于2020年左右,借助风投大批量高薪招聘。但随着资金耗尽,芯片企业破产,也助长了裁员潮。退潮后,才知道谁在“裸泳”。

另一方面贸易战、科技战叠加行业周期,导致供应受阻,订单减少。

中国不仅是全球*的半导体进口国,也在新能源汽车等市场的占有率加速上扬,而这类市场对半导体芯片的需求量非常旺盛。美国对于中国的芯片制裁之下,除了中国芯片产业遭受严重打击外,许多曾深耕中国市场的外国公司也遭受损失。

在对中国实施芯片出口管制初期,美国将中国企业列入实体清单,导致许多美国供应商无法向中国企业提供销售与服务。

此外,近年来,处于下游需求端的消费电子产业,在最近几年并没有发生什么质的飞跃,用户对于电子产品更新换代的意愿普遍很弱,进而影响了芯片市场需求。

由此,企业为了降本增效,不断开启裁员计划。

04

人才市场需求整体是增长

虽然有的岗位裁员降薪,有的岗位招聘涨薪。但整体来看,行业在飞速发展,对人才的需求也在增长。这背后反映的是人才的流动,行业的兴衰。

首先,人才正逐渐向头部企业聚拢。中国台湾地区的半导体行业虽然位居全球龙头,对人才缺口也巨大,对人才的需求也持续走高。这也是台积电高薪招聘的原因。龙头企业借助于强大的财力物力,可以更有效的招聘人才,使得人才逐渐聚拢。

其次,人才正在逐渐流入热门岗位。据了解,上游IC设计人才缺口*的主要关键职位:数字IC设计工程师、软件设计工程师、模拟IC设计工程师、固件设计工程师等高阶研发人才,其中,固件设计工程师,需求人数的年增幅较大,达68.6%。

中游IC制造及下游封测人才需求与往年相近,需求较多为生产制程、设备、作业员等相关人才。另外,中游IC制造对固件设计工程师的需求近来亦持续增加,2022年*季年增幅已达125.2%,晋升为IC制造业人才缺口前五大的职务之一。

近年来,由于人工智能的火热,相关岗位也持续引发高薪招聘。

最后,人才正逐渐向热门地区流动。半导体产业具有很强的产业集群地域性。在热门地区,企业容易招聘人才,人才也容易获得高薪。这也进一步加剧了人才向产业聚集地区流动。

从我国集成电路产业区域图来看,已经形成了四大聚集区,分别是以上海为核心的长三角地区、以北京为核心的环渤海地区、以深圳为核心的泛珠三角地区,以及以武汉、西安等为代表的中西部地区。

长三角地区是国内主要的集成电路设计和制造基地,在国内集成电路产业中占有重要地位,随着长三角地区协同进一步推进,集成电路产业发展也逐渐实现设计、制造、封测、装备、材料等产业链全面发展。

环渤海地区集成电路设计和制造较为发达,但环渤海地区在政策、基础设施等方面存在差异,地区间协调发展相对缓慢。

泛珠三角地区在集成电路设计方面处于*地位,其中在深圳、珠海等城市中有较多设计代表企业,但泛珠三角区域内产业发展较不均衡较为明显。

中西部地区依托良好的高校优势以及产业政策支持,逐渐形成集成电路的中西部地区特色集群。

据中国半导体协会的预测,近几年来,中国芯片的专业人才一直供给不足,到2025年,这一人才缺口将扩大至30万人。总体上看,行业存在国内芯片人才总量不足、高端芯片人才稀缺、企业招人不易等情况。除了培养人才以外,如何吸引和留住人才成为中国半导体产业发展的当务之急和重中之重。

声明:免责声明:此文内容为本网站转载企业宣传资讯,仅代表作者个人观点,与本网无关。仅供读者参考,并请自行核实相关内容。

最新推荐
  • 《功夫战警》收官 热血致
  • “恋恋”不忘必有回响 《
  • 徐百慧《一路上有你》再演